朝戈 官方网站

http://chaoge.artlianhe.com

朝戈

总浏览人气:201219

朝戈,(1957.1—)蒙古族,内蒙呼和浩特人。擅长油画。1982年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油画系。曾任教于内蒙古师大美术系,现在中央美术学院油画系任教。曾多次参加全国性美展。作品有《极端者》、《戴眼镜的人》、《原野》、《模特儿》等。1957年 出生。1976年 在内蒙古草原下乡。1978年 考入中央美术学院油画系。1982年 获学士学位。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1986年 参加在加拿大举办行的“中国艺术节”。1987年 创作《蒙古女像》、《极端者》并参加首届中国油画展。1988年 在中央美术学院第1工作室任教,并创作了《大气》、《极》等作品参加“油画人体艺术大展
查看详情>>

朝戈 艺术家二维码

扫描二维码 关注艺术家

朝戈:那一方悠远的精神牧场

  那一方悠远的精神牧场


  ——专访中央美术学院教授朝戈


  文|潘呈杰 关天舜

1.jpg

朝戈 1957年生于呼和浩特,蒙古族。1982年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油画系,获学士学位。中国油画学会理事、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央美术学院教授,俄罗斯列宾美术学院名誉教授。

  朝戈 1957年生于呼和浩特,蒙古族。1982年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油画系,获学士学位。中国油画学会理事、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央美术学院教授,俄罗斯列宾美术学院名誉教授。


  朝戈1957年出生于呼和浩特一个文化氛围浓厚的家庭,凭借蒙古族人对艺术天然的感悟与本能的热爱,年幼的朝戈表现出了极强的美术天赋。1978年“文革”结束后,中央美术学院恢复高考第一年招生,朝戈考入了油画系。这一时期的朝戈在学习油画专业课程的同时,开始把越来越多的目光投入到对时代的凝视中。

2.jpg

《浩特》


  80年代与精神绘画


  20世纪80年代是一段比较特殊的历史时期,文化动荡带来的精神洗礼与突然开放的社会环境,造成了人们认识上的复杂性,同时又对未来有着极强烈的渴望。在朝戈看来,这一时期的社会结构依然保持着多元化前的整体性,大家的物质生活简单,但觉得自己做的事情对未来很有意义,这种人们共同渴望某种东西的感觉很珍贵。这种精神有指向性的生活,在事物的发展上是一个较好的阶段。

3.jpg

《敏感者》

  在这一时期,朝戈提出了一个自己的艺术创作观念——“绘画要有精神性”,人类庞大又复杂的精神活动应当成为绘画的内容。这一理论的提出与当时的历史时期有着某种必然的关联。朝戈说:“艺术发展有一个规律,就是和大的社会时期有相互的作用。人们在大的震荡和灾难之后会产生一部分有才能的个体,他们对人类的根本性思考会更强烈,品质里承载了特定历史时期的使命感。”确实,不安、苦闷、探求,是20世纪较为广泛的情感,这种情感需要在艺术作品中呈现。而朝戈,无疑是走在最前面的人之一。


  发源于德国的表现主义是对中国当代艺术家影响较为深远的艺术思潮,表现主义对于20世纪艺术家广泛的精神方向形成了跨地域的承接。作为中国表现主义艺术开拓者之一的朝戈谈到表现主义与精神绘画时说:“在社会向前的历程中,形成了一种很难形容的‘阵痛’。每个时期的社会群体在变化和成长中的精神过程都非常复杂。上世纪80到90年代,社会有更深的焦虑感,艺术家面对着这些问题时,深藏着某种危机感,也看到了人们各种复杂的反应,这些都呈现了这个变动的社会里人们精神世界的分泌物。艺术家的创作好似是有目的的,但无法设想最终的样子,只能感知到它的存在,感知这个社会孕育着的巨大的情感。这时的艺术家是一个跟社会有激烈交流的人。”用有形的绘画艺术来表现无形的精神,是引发了朝戈巨大个人能量与激情的挑战,朝戈这一时期的代表作《敏感者》就是在冲突与不安中感知社会精神的成果。

4.jpg

《远方》


  自然世界与人类的共性


  中央美术学院毕业后的朝戈没有留在北京,而是选择回到内蒙古草原。他渴望寻求一种对更广阔的生活的理解,而草原就是离他内心世界最近的地方。


  朝戈画笔下的草原不满足于表现游牧文明的自然之美,而是希望能带观者找到距离我们更久远的时间与空间,同时承载起这个时代的忧患。内蒙古大草原的天高地阔在朝戈的内心里孕育成了一种特别的情感,他知道那片土地的痛苦与欢乐。朝戈说:“蒙古地区的荒原与冷风,让人有被自然惊醒的感觉,有别于现代人虚弱的舒适感。城市会提供好的物质条件,但容易让人失去力量。置身于原始的自然中可以把很多深层的东西调动出来,这种真实的存在比人自己给自己造的安乐窝要有意义得多。人的行为有力量、有意义,是极大的快乐,比物质带来的快乐更美。”朝戈致力于创作出人心灵中高级的“精神产品”,并视其为人生最大的满足。


  正如欧洲的艺术评论家说的“朝戈的艺术代表了某种人类各个民族所具有的共同的情感”。这是朝戈一直追寻探索的东西——人类性。

5.jpg

《沉默的朋友》


  我们应该怎样看待20世纪的西方


  很多国内艺术家一直把欧洲艺术的步调套入自身的创作轨迹,不乏盲目的跟随。朝戈上世纪90年代就作为中国艺术家的代表参加过威尼斯双年展、法国巴黎伊西国际双年展等国际重要艺术展览,对于如何以一个客观的艺术视角看待20世纪的西方,他有着自己的看法。


  国内的艺术评论家评论东西方艺术时普遍存在一个局限性,就是缺乏独立思考。“20世纪的西方因为自己犯的错误(第一、二次世界大战等)而进入了一个困顿的时代,人类的占有欲摧毁了之前几个世纪乐观主义的价值观。中国艺术家不应该把西方二战之后重建的价值观作为自己艺术的指向,而是应该有所超越。我们看到西方局限性的时候应该拿出我们自有的高质量的情感,强大的感情下才能产生庞大的艺术成果。艺术是情感渴望的载体,而不是狭隘的东方、西方。”朝戈还举例道,“我们的评论家把‘后现代’作为前卫艺术的尺度,而实际上‘后现代’对于西方是无可奈何后走入的一个破碎的境界。他们想突破,只是自己突破不了,但我们东方人可以来突破。”


  朝戈立足于人类情感的艺术观赢得了西方艺术家的高度认可和肯定,也为他在罗马、维也纳赢得了高度的尊重。欧洲的艺术家用“勇敢”这两个字评价朝戈的艺术。很少有人有勇气在西方人面前摆出我们本应有的姿态。


  生活中的朝戈喜欢用各种方法让自己感受不同时代人类的思维,找寻辽远到亘古千年的事物。钻研哲学与享受自然就是两个很好的手段。“我渴望每天都有一个好天气,这就是大自然赐予我们的快乐,灿烂阳光给予的快乐就是一种节日。这就是我的生活态度。”朝戈凝视着远方说。透过他的视线我们仿佛看到了一片灿烂的时空花园,看到了一方悠远的精神牧场。


扫一扫关注微官网